數字化轉型話題越來越熱了,這說明低效率的工作模式是許多人的痛點。一些企業已經上了各種各樣的信息系統,但實際使用效果并不太好。
根據我多年的經驗發現,很少有人會贊揚自家的系統好用,更多的情況是吐槽系統“睿智”。今天的文章就來分析探討一下其中的原因。
造成系統不好用的原因有哪些?
信息系統都是預先開發好的,標準化的系統,并且是為了適用于大部分的運營場景而設計出來的。比如ERP軟件服務商在訪談了數以千計的客戶后,總結出了行業的最佳實踐,然后設計出了一套通用性強的系統,足以滿足80%的客戶需求。另外20%是各個垂直細分領域的特殊情況,這些特殊性主要來源于產品、工藝、原料和銷售模式等,很難再協調成標準化的應用。想要定制化開發,需要另外付錢,總體項目成本就可能會超出預算。另外定制化程度越是高,系統后期升級維護的費用也越高。
問題解決的方法及不解決的后果
這套項目開發實施的方法論是久經考驗的,沒有問題的。為什么大家對系統還有許多抱怨呢?問題可能出在了這幾個方面。一個信息系統項目的實施團隊主要是外部顧問和內部團隊,顧問都是富有經驗的,一般不會出大問題。內部團隊由IT和業務部門組成實施小組,在他們之上還有項目總負責人,一般是公司高層,不具體參與項目,主要是提供各類的支持,協調內部資源。業務部門的輸入非常重要,但這塊往往會被忽視。一些部門的負責人對項目不重視,對系統不了解,在項目開發階段提不出任何意見。結果可想而知,系統上線以后,系統使用者發現一些別扭不合理的地方,想要更改應用,被告知需要增加費用。開局不利,大家對系統的第一印象就不太好了。接下來又發生了什么?我們的商業場景發生了變化,而系統還停留在原地。一般是先有了流程,然后才有的系統,用句行話說,系統就是把流程固化下來。這樣的好處是使用者都能按照標準流程操作,確保運行的結果不會跑偏。這條規則特別適用于公司內部流程,比如倉庫領料,應該是根據生產計劃,倉庫配料,然后送上產線,最后過賬,這樣庫存數量就不會出錯。但是供應鏈有許多外部的協同,流程經常是會改動的,比如商品以前是賣給經銷商的,現在直發給消費者了,發貨的模式和流程變了,系統里的設計也應該更改。可是所有的系統變動都是要收費的,其實這也很正常,想要修改應用,軟件服務商就需要投入人工,這就是成本,不可能免費來服務客戶。但是用戶體驗就比較差,覺得服務商做什么事情都要收費,領導還不給批,最后只能忍一下,把系統線上操作改為線下手工操作,漸漸地就脫離了系統,于是就有了“這系統不好用”的負面情緒。公司業務越來越多,運營也就越來越復雜,工作就要精耕細作,需要不同的系統來支持業務運行。如果是由不同服務商提供的系統,它們之間的數據庫可能是不互通的,員工在ERP里操作了一遍,還要在別的系統里再做一遍,產生了大量重復輸入數據的情況。
為了預防系統崩潰,確保數據準確性,還要在Excel里再做一遍手工賬,做到后來就是徹底暈了。昂貴的系統逐漸成了擺設,感覺還不如電子表格靠譜。員工對系統喪失信心,感覺越用越爛。
該文章在 2023/5/17 12:16:56 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