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晴永久免費OA]ERP實施經驗總結
當前位置:點晴教程→點晴OA辦公管理信息系統
→『 經驗分享&問題答疑 』
基礎數據方面 1、物料主單位物料的計量單位 最好選最小單位;物料有多計量單位的-要及時發現整理; 2、序列號管制物料的序列號管理主要針對大件貴重物料。 3、成本計算方式存貨發出的成本計算方法 建議使用移動加權或月加權。 4、前置天數(提前期):對于原材料來說,前置天數就是他的采購周期;對成品和半成品來說,就是它的生產周期。 5、當物料的庫存帳和財務帳有出入時? 調整原則:金額以財務為準,數量以倉庫實物為準。 6、當物料的圖號在倉庫和技術部門有出入時? 整理原則:聯合對實物進行核實,圖號以技術部門為準,數量以倉庫實物為準。 7、整理物料過程中有些物料既有自制又有外協-要及時發現處理;可能導致一物多碼或圖號不一致。 8、一個圖號兩種物料情況--要及時發現處理;(如毛坯與毛坯加工后的零部件) 9、采購進行批號管理:建議批號包含物資種類、入廠時間等。 10、物料名稱不統一的問題(合同、發票、庫存帳)-要及時發現處理;(如倉庫對物料的叫法和技術部門的不一樣--外協件)。 11、實發物料與所開票據必須一致不得出現不符現象(帳實不符);票據滯留不發,通用物資混發等。 12、一種物料多人保管的問題-要及時發現處理;過后可能會有對帳的問題。 13、及早調研現行用的單據是否和ERP軟件中的有出入? 14、及早規范需要錄入的單據,提出標準和具體要求,否則錄入時會有很多麻煩。 15、批號管理:則該物料之進、出、存作業均需控制批號;主要用于物料質量及使用情況的追蹤追溯。 16、項目管理:一張銷售訂單一個項目編號,根據這張訂單產生的采購訂單,采購入庫單,生產領料單,生產入庫單,及相關的應收應付單據都使用同一個項目編號,這樣,若一個成品發生問題,馬上可以追溯到整個生產流程,找到對應的環節,查看供應商進貨,到采購下單,到入料檢驗,到倉庫發料等,確定發生問題的環節。可以非常迅速且準確的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 17、辦公耗材: 18、ERP系統一種物料多個編碼問題。 懲前:對以前的物料編碼進行整理,發現一料多碼的只保留一個;發現一碼多料的增加,切記:發現一個整理一個,而且必須有書面的變更文件。 毖后:制定并執行物料編碼規則,編碼的增加和啟用要歸口管理,避免增加新的混亂。 物料的維護比設置還要重要;個人認為這是系統運行最關鍵的地方。對于物料編碼和BOM的增刪、變更和參數的維護,是一項細致和長期的工作。 19、新增、不定型產品的生產工藝路線數據不準確和不及時。 20、毛坯件因受檢驗工具的制約,不能將毛坯的殘次品提前檢驗出。而要等到生產環節才發現問題,從而造成一定的生產及成本的浪費; 21、有些產品、零件沒有入庫、出庫手續,保管帳上無反映其發生情況。 22、實施開始應用時車間在制品處理: A、車間管理模塊有錄入在制品數量的地方錄入即可; B、初始時盤點入庫,在領料出庫。 23、有些軟件的跟箱單其實就相當于加工單。 24、實施可以先拿一個比較典型的產品試運行,看流程、數據等、業務運作有什么問題?不然投入精力很大;(開始整理時會比較認真,修改就不一定了,如考試。) 25、某物料設計圖紙有幾個規格,按一圖一物原則本應該拆分,但現實是設計為省事都設計。 在一張圖上,所以在編碼時如果用圖號編碼,可以在圖號后加尾號加以區分{SBZ500-10724(s1)},我們只為生產用,不用非要技術改圖紙(麻煩,還可能圖紙下發)。 26、工藝卡片:毛坯外型尺寸 整理數據時不要寫成成品尺寸,一定是毛坯尺寸。否則下料錯,加工完不能用。 27、工藝卡片:工序工作內容有上下角標17可以寫成17H7(+0.1,-0.1)。-0.1 28、編碼形式與方法 1)、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的,延用原有設計輸出圖號規則; 2)、外購件采用數字碼編碼規則,規則為“大分類碼+次分類碼+小分類碼+順序碼”; 外購件中的“毛胚”,規則為“大分類碼+規格型號” 3)、標準件編碼原則為:“國標號+規格+材質或強度”作為物料編碼,國標號、規格、材質或強度之間用“-”連接。 塊件:零件圖號+PD 型件:零件圖號+RD 30、膠合加工工藝過程卡片 上面有兩個零件(圖號10703/2、15)要拆份成兩個物料。 ERP成本方面 22、原材料投產時是一次性一個工序投入?還是分次多工序投產? 影響成本計算:如果材料是一次性投入,計算材料成本時,不需要考慮約當產量。 23、在制產品如何確定? 在ERP中,在制產品不用去車間盤點,而是根據入庫情況,自動計算生產訂單的未完工數量,即應入庫未入庫數量。所以,在成本計算時,入庫單因某種原因沒審核的話,會影響到成本的準確性。在月底進行成本計算時,相關的領料單、退料單都必須審核完畢,并且,車間里的余料必須及時退庫。否則,成本運算會不準確。 24、完工程度如何測定?--是單道工序的 結合實際的操作,ERP一般有以下幾種做法: (1)人為的設置。有些企業的做法是,無論其實際完工程度為多少,在月末,在制產品的完工程度都為50%。按照這種方法的話,案例一的本月完工成品即為31件。可見,跟實際發生的成本有點差異。一般用于單位產品成本差異不是很大,平均完工程度難以測量的情況下使用,還是蠻有效的。 (2)在系統成本結轉前,根據實際情況反映到系統中去。每到月末,生產管理人員去現場實際查看,然后算出完成程度,再輸入到系統中去,然后讓系統進行運算。如此做的好處是能夠反映實際情況,缺點就是工作量比較大,特別是本月在產品種類比較多時,工作量會很大。一般成本要求比較嚴格的企業,可以采取這種做法。 (3)系統自動測算。若ERP系統上了工藝管理模塊,ERP系統可以根據工序的完成百分比,自動計算完工程度。這種方法,要求企業的工藝管理比較完善,否則,會適得其反。 25、完工程度如何測定?--是多道工序的 (1)、完工程度的測算。 若有多道工序,并且每道工序都指定工時的話,ERP會自動計算整個工藝的完工程度。 每道工序的工時,會影響到最后的運算結果。ERP此處用的公式,一般為企業的標準工時,也就是說,不是實際用到的工時。所以,企業在測算每個產品每道工序的工時時,要準確,否則會影響到最后成本的運算。 (2)、各道工序在產品數量的來源。因為在產品沒有入庫,所以,第一道工序的在產品數量,只能夠管理人員通過現場盤點來獲得這個數據。在盤點時,務必準確。---(ERP成本計算有妙方) 生產方面產能無法確定下來,同一設備加工不同物料產能不同怎么辦?是幾乎每次都不同。產能是可以對應到產品上的。 由于行業特性,有些物料總是很遲才能確定下來(比如標簽和一些外包裝的絲帶),影響到BOM的制作。 1、包裝不進BOM,手工管理 2、配置BOM,特征件,可選件 3、包裝獨立于產品的BOM之外,或者在銷售定單內確認 ERP實施中的委外加工處理 一般來說,外協加工有兩種情況: 1.制程托外加工 2.原材料(半成品)托外加工 至于既代工又代料,可視同采購,不在此范圍內。 第一種情況。 一般主要由于產能有限,部分工序需要委外加工,同時該委外工序較難固定,會根據生產計劃發生變動,另外,此委外工序直接由生產線發外生產,不需要像半成品入庫那樣,需要經過半成品倉庫,并且沒有很長的停留時間。 這種情況的處理,為了簡便生產操作,可以如下處理: 在成品BOM中反應外協加工制程,實際托外加工時,作制程移轉,不需要經過倉庫出入庫和發貨處理,外協加工費用,可以記入制造費用,月底通過成本BOM進行分攤. 第二種情況,即:半成品或原材料的委外加工處理,這種委外一般由我公司負責部分材料(如主要材料),其他材料(如輔助材料,包裝材料)可以由委外廠商自行采購,或者根據我公司核定的材料供應商目錄進行采購(或指定供應商采購),也有負責供應全部材料的,不過比較少見。 這種情況,一般委外的主要原因是本工廠不具備相應的機器設備,工人,或者技術,委外工序相對固定,比如:銑磨、精磨、拋光、磨邊、鍍膜等。 對于上述情況,ERP中需要編制不同物料編碼,外協之前的編碼和外協之后回廠的編碼,同時,編制外協BOM(也可以編在一個主產品BOM中),這就涉及到外協發料和收料問題。 ERP的操作是否成熟,主要在于現實的管理,是否規范。如領料單、入庫單是否審核;車間余料是否及時入庫;工時等數據測算是否準確等等。 該文章在 2024/1/22 12:03:54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