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ERP應用談BOM物料構成清單
當前位置:點晴教程→知識管理交流
→『 企業管理交流 』
同是BOM,CAD和ERP卻有著不同的理解,區別在哪里呢? 1、E-BOM和M-BOM 同是BOM,CAD和ERP卻有著不同的理解,區別在哪里呢? ERP系統使用的物料清單,稱為制造BOM(Manufacturing BOM,M-BOM),CAD生成的物料清單,稱為設計BOM(Engineering BOM,E-BOM)。M-BOM是運行ERP系統不可缺少的管理文件,它是“時間坐標上的產品結構”的報表格式,或者說,是將制造業三項主要核心業務——銷售-生產-供應的信息集成到一起的數據模型的報表格式。 M-BOM看待物料清單上的每一件物料是同處理這個物料的業務聯系起來的,主要是為滿足銷售計劃而編制加工和采購計劃,把物料看成是計劃的對象,庫存的對象和成本的對象。因此,不僅所有相關的物料都必須包括在內,而且必須按照實際的加工裝配流程來描述。 E-BOM通常僅限于圖紙零件明細表出現的物料,說明圖紙的層次和從屬關系,做好技術文檔管理,雖然也有指導采購和估算報價的功能,但主要是為了管理圖紙。二者首先在用途上有著根本的區別,見圖1。 M-BOM首先應用于編制計劃,離不開“時間”概念,而E-BOM則無此需求。圖2中各個方框之間的連線表明生產或采購周期,長短是不一樣的,反映物料生成的過程。根據每一件物料的需求時間倒計時(提前期),求出下達定單或投料的時間,實現“優先級”計劃。理想的需求計劃是做到“不多不少不早不晚”,也就是準時制生產(JIT)的境界。把產品結構放在時間坐標上,即“時間坐標上的產品結構”,是集成銷售-生產-采購三項制造業主要核心業務信息的數據結構模型。見圖3。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例外,在這樣集成銷產供業務的“一體計劃”模型基礎上,就能迅速做出調整,快速應變。圖3中最長的連線,是關鍵路線。如果要縮短交貨周期,首先要壓縮關鍵路線的長度;選擇交貨期短的供應商,選擇效率高的加工工藝。在其他分支流程上下功夫改進,最多只能降低成本費用,不能縮短總提前期。 從E-BOM轉換為M-BOM通常由PDM來完成(見圖4),目前多數的PDM產品,往往偏重于為CAD服務,如果要起到溝通CAD和ERP的作用,需要對上述這些區別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概念。 建立物料清單對實施ERP系統來講,是一項非常繁重的工作,如果能夠在CAD和PDM的基礎上,直接生成ERP所需要的制造BOM(M-BOM),減少重復勞動,對縮短產品上市周期,快速響應市場變化,都是極其重要的。尤其是單件小批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汽輪機、船舶等,也就是按定單設計(engineer to order,ETO)類型的機械制造業,企業信息化的步驟如果不是按先上CAD和PDM再上ERP這樣的順序實施,對實施ERP將是十分困難的,甚至會望而卻步。如果企業采用了CAD、PDM和ERP系統,但是相互之間不能集成,對企業信息化也將是一個難咽的苦果。 2、建立M-BOM 建立BOM,首先要對它的性質有一個正確的理解。 物料和由物料組成的“單層結構”是產品結構的基本單元。ERP把任何一個產品都看成是由若干個“單層結構”組成的,單層結構中的上層物料,稱為“母件(parent)”,下層物料稱為“子件(component)”。單層結構就是由一個母件和從屬于母件的一個或多個子件組成的。如果對應設計圖紙,母件指的是組裝圖上的裝配件,子件是零件明細表中眾多的零部件。不少企業在自行開發管理軟件時,由于沒有“單層結構”的概念,對所有產品的描述都從最頂層一直扎到最底層,相同的“單層結構”在各個產品文件中多次重復出現,數據的冗余量很大,極不合理。 以圖5的產品結構為例,X作為最上層的母件是一個要銷售出廠的產品,它由A、B、C、D四個子件組成。件X同件A、B、C、D組成一個“單層結構”。件B對應于X來講是子件,但它對應于件E、F來講又是母件,并一起組成一個第二個層次的單層結構。同理,件E同件G、H、I;件D同件I又組成位于不同層次的單層結構。任何一個產品都是由這樣眾多“單層結構”組成的。 母件同子件的關系可以是一對一,也可以是一對多,但必須是唯一的。如果眾多子件中有品種或數量的差異,就應視為另一個不同的單層結構,是不同的母件,應有不同的母件代碼。如果子件有多個可選品種,則按模塊化產品結構處理,母件是虛擬件(是“白馬非馬”中的“馬”,而不是具體的“白馬”。如計算機的泛指“內存”),子件是可選件(具體的白馬、黑馬……。如計算機的 只有明白產品是由多個單層結構組成的道理,才能處理好“借用件”、“通用件”、“選用件”之間的區別。ERP系統建立物料清單,是從建立一個個反映“單層結構”的“單層物料單”開始的,每項“單層結構”的文件只須建立一次,所有借用這個單層結構的產品就可以共享。系統會根據各單層結構母件同子件的相互關系,自動逐層地把所有相關的單層結構掛接起來,最后形成整個產品的產品結構。 產品結構的層次依產品而異。ERP軟件設計可以多到99層,一般不少于25層,但實際應用多在10層以下。層次越多,管理和計劃就越復雜,車間定單或加工定單的數量也很龐大。以汽車為例,如果汽車廠要自己生產所有的零部件,產品結構就會層次很多,非常復雜。如果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外購外協,汽車廠就是一個總裝配廠,產品結構就是一種“扁平的結構”;產品結構外協的部分被分散到各個協作廠,成為協作廠的產品結構。如果協作廠對它的零部件也采取外協外包的方式,它的產品結構也將是扁平的,這樣的產業鏈體現了專業化分工給管理帶來的好處。這些眾多層次的外協外包,構成了一個企業上游供應鏈,是SCM(供應鏈管理)或SRM(供應商關系管理)產品的管理對象。各個協作單位發揮各自的特長,共同形成供需鏈的總體競爭優勢。 該文章在 2024/10/3 12:29:14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