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傳奇(1)-前傳
當前位置:點晴教程→知識管理交流
→『 技術文檔交流 』
SDL公司的成立1976年,32歲的Larry加入了精密儀器公司。這家小公司不僅給他漲了不少工資,還給他一個頭銜-系統開發部副總,這個頭銜也許對Larry更有意義。因為Larry第一次走進了領導層,不再是一般的工作人員了。 當時,精密儀器公司計劃推出一款新產品- PI180,主要取代微縮膠卷及讀出器,簡單說就是一個圖像存儲/讀取器。需要為設備編寫驅動軟件。 公司只有一個人,那就是Larry懂程序設計(估計這也就是招他來的原因吧),因為沒人,只好把這個活外包出去。當時,詢價階段,有外包公司提出70萬美元可以干,Larry認為需要230萬美元,剩下的其他幾家都要價很高。 此時,Larry同學心生夢想,打電話給之前的同事鮑勃·邁因(Bob Miner)納以及愛德華·奧茨(Edward Oates),忽悠他們三個人一起成立一個公司,并投標承包此項目。(這一操作是不是看著很眼熟?) Bob跟Edward編寫程序,Larry繼續留在精密儀器公司內監督和管理這個項目,項目結束后,Larry再到新公司來。 1977年6月,他們成立了新公司。Miner任總裁,Edward任副總。決策者Larry依然留在精密儀器公司。但是,Larry向老板講清楚了,他不久將辭職,到新公司上班。 新公司名字叫軟件開發實驗室股份有限公司(Sofware Development Labcratories,Inc.)簡稱SDL。公司分發10股股票,Larry購買了60%,1200美元,每股2美分。其他兩人各20%。為什么Larry占了大多數股份?Larry說這么干是他的主意,他是發起人。 1977年夏天,Miner跟Edward整理出一份標書,投標精密儀器公司的這個項目。報價40萬美元(絕對是低價戰略,是不是更加眼熟?),精密儀器公司起初有點猶豫,要價太低了。當然,最后合同還是給了SDL(估計Larry功不可沒)。 SDL不久就收到了預付款5萬美元,招收了一個程序設計人員,布魯斯·斯科特(Bruce Scott)。Bruce非常優秀,幾個月后,Larry無條件送給了Bruce 4%的公司股份(從這里可以看到Larry非常大方,創始人的優良品質啊)。 Larry的十字路口60年代末,出現了兩種切實可行的數據庫。 第一種是層次數據庫。 比如,有家紐扣公司給服裝公司提供紐扣。紐扣公司的數據中就需要存儲客戶的大量信息:客戶名,聯系地址等等,這是主記錄。附在主記錄上的是一系列客戶的訂單。層次數據庫很死板,如果查找某個訂單,需要從頭一個公司一個公司地去查找(遍歷方式)。 第二種是網絡數據庫。 這種數據庫每一項數據都與其他項連接,結構就像一張蜘蛛網。缺點就是非常復雜,得靠程序設計人員才能理清復雜的數據庫結構。 1970年6月,IBM的研究人員埃德加·特德·科德(Edgar H Ted Codd)發表了一篇論文。《大型共享數據庫的關系數據模型》,這篇文章相當難懂。 簡單說,Codd提出數據應該以表格的形式來組織。關系模型的問題在于速度,表格越大,耗費時間越長,但隨著計算機性能提升,可以克服。(大力出奇跡,跟現在AI發展類似) Codd只提出了理論,只討論了關系數據庫的可行性,沒有提出實現方式。IBM在圣何塞的IBM研究實驗室里,組織了40人的小組,決定在Codd的理論基礎上,研制出一個實用的關系數據庫系統,項目的名字為R系統。 R系統小組成員開發了一種基于淺顯英語的實用語言,稱之為“結構化英語查詢”-Structured English Query Language,簡稱SEQUEL。但這個縮寫已經被注冊掉了,后來就縮寫為SQL。 與IBM R系統小組競爭的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Ingres項目,最初,Ingres 項目得到了自然科學基金和三個軍事機構的支持,Ingres 在概念上與 IBM 的 System R 類似,但主要基于較低端的系統,如 UNIX 和 DEC。這就是數據庫Informix的前身。 正在這兩家公司埋頭苦干時,Larry走到了十字路口。簡單的說,是繼續簽一個合同編一個軟件,俗稱干項目方式,還是編寫一個程序,在市場上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銷售出去,俗稱干產品。 最后決定開發產品,走產品道路。 此時R系統小組的人員發表了多篇論文,論述了R系統的運行原理。《R系統:數據庫管理的關系式方法》,發表在技術雜志《數據庫系統學報》,研究人員也在《IBM系統雜志》發表文章,行業會議上宣讀論文。 于是,SDL的人員借助這些論文開發產品,產品的名字為:Oracle。(這是他們當年在安培克斯工作過的CIA項目的名稱)。借助著精密儀器項目的費用,SDL完成了第一個版本。 IBM為什么會錯失良機作為計算機行業的霸主IBM,為什么會錯失這個億萬美元的創意? 有一種說法是:IBM想繼續充當高科技領域的騎手。為此,唯一的辦法是培植新創意,給它們足以成長的空間。R系統工作組的Frank King說“你包攬一切,什么都自己干,怎么制定標準呢?” IBM計劃為未來設計發展的藍圖,它只把關系技術數據庫看成未來藍圖的一部分。 另外一個原因與IBM研究部門的文化有關。 從老湯姆·沃森在1924年創辦IBM以來,公司一直在不斷地研究新技術,有著世界上最優秀的計算機科學家與學者。 R系統的那些人也是學者,因此,他們真正感興趣的不是產品,而是理論,思路和方案。他們是按學者的要求培養出來的,堅信知識共享的原則。因此,他們掌握了什么,就會發表什么,而且,到處演講。 20年以后,在一次團聚會上,原R系統小組成員針對當年發表的R系統論文是否明智展開了爭論。有人說“把什么東西都說出來是一個很大的失策。” 但也有許多人看法不同,發表論文對技術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如果我們不發表這些文章,關系數據庫技術可能你流于失敗。它很可能會被IBM忽略。 這就是藍色巨人的力量所在。沒有IBM對新技術的支持,沒有多少人相信它,需要它。 如果說有什么遺憾的話,就是R系統小組當年沒能很快將其產品化。 R系統工作組大約在1977年左右就把關系數據庫建成并投放運行了,而IBM直到1982年2月才推出第一個商用產品。Larry的小公司比較靈活,他們早在IBM設法把R系統從研究部門轉到開發部門之前,就在市場上推出了第一個關系數據庫產品。還在IBM慢悠悠地踱著四方步時,Larry就抓住機會搶占市場份額了。 IBM為什么會如此緩慢?正如許多評論家所指出的,IBM公司像一個國家一樣,辦事十分小心謹慎。它有一個龐大的、層次相當多的官僚機構,委員會逐層向上級委員會報告,一級對上一級負責。如果不通過無窮無盡的審核、再審核,什么事也干不了。 除此之外,IBM還有一個成功的產品包袱。 多年以來,IBM一直在銷售一種層次數據庫產品,叫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IMS運行在大機上。IBM因IMS掙了不少錢。銷售新技術產品,肯定會影響到IMS的銷售收入。 IBM內部的許多人,包括經理、程序員、銷售員、技術支持等,都是靠IMS起家的,他們的職業生涯與它休戚相關。IMS的工程師依然對IMS不斷改進。R系統的第一篇論文發表時,IMS的忠誠衛士像瘋了一樣,企圖阻止關系技術產品走向市場。他們不愿意看到IBM銷售任何其他產品,他們研制的產品IMS不能退出市場。 起初,IBM試圖想解決IMS和R系統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想研制一種介于關系和層次數據庫之間的東西。(很多產品公司都遇到過或者正在遇到類似的情況啊) 終于,IBM在1982年,推出了第一個關系技術產品,SQL/DS,從IBM的觀點看,SQL/DS對IMS不構成威脅。它只能運行在某些小型機上,而IMS是運行在大機上的。一直到1985年,IBM才發布了具有工業強度的數據庫產品DB2。 Larry在人生的道路上,首戰告捷,取得了成功,做了別人做不到或者也不會去做的事。 相關文檔: Oracle傳奇(2)-起步 Oracle傳奇(3)-搶占市場[7] 該文章在 2024/11/8 11:33:40 編輯過 |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