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晴模切ERP]長文解讀成本核算中的損耗率(附干貨)
當前位置:點晴教程→點晴ERP企業管理信息系統
→『 生產管理 』
成本是一個細致的活,這不正好有個朋友問損耗率的問題。說起損耗率貌似都懂,不就是原材料或者產成品因為某種原因損失了嗎?但是由損耗率引起的物料寬放率、材料的利用率、補料率、材料的一次成型率呢? 說到損耗率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什么叫損耗率以及損耗率的分類。當然我們這里說的損耗率指的是生產企業的損耗率。它是指生產企業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根據正常的殘次和損耗情況在核定單位產品的消耗和總耗料量后所確定的損耗的一定比率。 計算公式為:損耗率=(損耗量÷凈用量)×100% 用消耗量表示為:消耗量=凈用量×(1+損耗率) 以上的內容是截取百科的說法,對于損耗率百科都懶得細說,個人認為,上面的說法太簡單,也太籠統。經過不斷地努力,終于找到一些關于損耗率靠譜的說法: 損耗率是指在采購以及生產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因各種原因造成的損耗,其損耗量所占的總量的百分率,通常不超過5%。 當然根據各種不同的情況分為: 1、根據名稱不同分為: 材料的損耗率、低值易耗品的損耗率、庫存商品的損耗率甚至水電的損耗率以及人工的損耗和機器的損耗。 A、其中材料和商品的損耗大家是可以理解的,比如酒精等易揮發的商品產生的揮發損耗。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損耗率,比如液體材料的收發損耗存在一個掛壁的現象,而固體材料就沒有,而根據材料特性的不同,就存在一些特殊的損耗,比如酒精等物品的揮發損耗。 B、人工損耗,由于產線人員安排不合理,本來由10個人可以合理完成的工作,由15個人去共同完成的人工損耗。以及由于生產不熟練產生的損耗,還有因為生產人員摸魚產生的怠工損耗。 C、機器損耗,由于機器老舊或者機器的設置不合理產生的機器損耗。 D、水電損耗,由于產線頻繁更換,造成的頻繁開機以及頻繁清洗的水電損耗。 2、根據過程不同產生的損耗: A、采購以及運輸過程中的損耗,比如石子、黃沙在運輸過程中因為顛簸產生的自然損耗。 B、存儲損耗:商品在保存過程中一個合理損耗,比如汽油、酒精等易揮發的物品即使保管得很好,也會存在很細微的損耗。(每個廠家都不一樣,年損耗率在6%屬于正常) C、收發損耗:商品或者材料在收發過程中的一個損耗,例如:液體原材料在發料的過程中,產生的掛壁損耗。易損件在收發過程中產生碰撞損耗。 D、生產損耗。商品在制作過程中的一個必然損耗,例如切割損耗或者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 E自然損耗。受自然環境的影響,比如說溫度、濕度等原因不同造成的各種損耗。 3、根據變量不一樣分為: A、固定損耗:每次損耗都會產生的固定損耗。比如頻繁開機造成的電量損耗。 B、變動損耗:每次損耗都會隨著庫存商品的增加而增加。比如材料的生產損耗。 損耗率的分類大致說完了,當然這些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不同的企業叫法不同,有不同意見的朋友輕噴。 之所以說損耗率,是因為它關系到成本核算以及管控的方方面面。像物料寬放、材料的利用率以及補料率都由損耗量和損耗率而產生。具體內容如下: 一、物料寬放率。 沒接觸ERP的朋友很多不太了解物料寬放率,簡單一點來說是由公司工程技術部門/IE在制作BOM時,對一款型號的產品的物料構成,除了按實際構成給予分配相應物料外,還根據正常生產時產生的平均損耗量,而多給予一定數量的余量,一般比例在此物料數量的1%~15%之間,此即為寬放率。 生產的原材料發放量,就是正常的原材料數量加上排放量。如果公司上了ERP系統,寬放量在錄入物料編碼時,就已經定義完成編入系統。如果是手工制作領料單,就需要生產手動計算。 舉例說明:某一規格型號的電腦,BOM表的物料構成為一塊主板(型號略),一顆CPU(型號略),兩條內存條(型號略),一塊顯卡(型號略),一塊硬盤(型號略),一套電源(型號略),兩條N1線束,一條N2線束,一套機箱,4顆P1螺絲,4顆P2螺絲,2顆T31螺絲;還有就是說明書,合格證,裝箱單,包裝箱之類的包裝物。 在BOM表中,每種物料都規定了1%~15%不等的余量。比如貴重而又難以加工損壞的材料CPU,余量為1%。即每加工100套此型號電腦,多發1顆CPU以備耗損。即加工100套電腦允許加工損壞一顆CPU。(不包含加工中發現材料不良的料損,此類照實退回供應商即可補回)。比如價值較低而且加工時容易浪費的螺絲,余量一般在10左右。加工100套此電腦,應該需要P1螺絲400顆,加上余量400*10%=40顆,就應該發放440顆此型號螺絲。以此類推。 綜上所述,寬放量是正常生產加工中不得產生的損耗,很多企業的叫法不太一樣,很多企業也叫損耗率。但是為啥ERP下叫作寬放量呢。具體的原因有兩條: 1、很多企業對各種損耗率不確定,但ERP系統需要一個標準來計算產品成本,因為產生了一個排放量。先設置一個范圍段的損耗率,這個范圍段的損耗率可能大了也可能小了。需要在生產過程中一遍遍將寬放量修改成實際的損耗量。 2、寬放量是管理的一個標準。很多損耗率是很難進行測算的,他會隨著生產管理水平以及環境的不同,忽高忽低。這也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難。因此管理上就設置了一個寬放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績效考核、生產管理等等。 二、材料利用率是指加工某種產品時從開始加工投入某種物料與產品加工完成后該物料在最終產品上的數量之間的比率。 提到損耗率,就不得不說材料利用率,因為他們兩個是雙胞胎兄弟。簡報粗暴的情況下理解材料利用率的公式為: 100%-損耗率=材料利用率 舉例,使用了2平方米某種布料(當然還使用其他布料,此不論),最終制作出2件某款式衣服,每件折合布料0.6平方米,那么2件折合1.2平方米,所以此種布料在此單的材料利用率=1.2÷2×100%=60%。 材料利用率經常會用在服裝加工、金屬加工以及木材加工等原材料深度加工企業。很多企業使用利用率來取代損耗率進行管理。當然這兩個概念角度不同,使用的目的和方法不同,還是有所區別的。 三、補料率是指在訂單應發的物料數量(已經包含寬放率)已經發放足夠的基礎上,因各種原因浪費而還要再多發一定數量以完成訂單的數量比率。 補料率=補料數量÷應發數量×100% 還是前例為例,生產100臺電腦,按BOM表應該使用發放N1線束(加上了寬放率)102條,實際生產領用103條,等于補料1條,所以此物料的補料率=1÷102×100%=0.98%。 在實際的物料領用操作中,生產部接到計劃物控部門制作的《領料單》去倉庫領料,領到102條。生產浪費的1條,就需要生產部門填寫《補料申請單》,注明訂單信息,浪費原因,來找計劃物控部門審批《補料申請單》通過后才能到倉庫領料,完成訂單生產。 這些,公司都有詳細的作業流程來指導及規范作業。所有操作應該遵守流程。 除了生產部門,其他生產相關部門/崗位會浪費/遺失物料嗎?當然會。 例如,倉儲部門會因為存儲不當,數據不準,甚至物料丟失而產生浪費;品質部門,工程部門因為產品測試或者檢驗操作不當而產生物料浪費;設計研發部門因為設計錯誤/不合理而產生物料浪費等等。但這些是小概率事件,所以不單獨設補料率來管理考核。發生此類事件時,按獨立事件,按工作失誤處理處罰即可。(以上文字摘抄物料供應鏈管理) 明白了損耗率、物料寬放率、材料利用率以及補料率的概念,當然這不是目的,我們主要的目的是將企業中的各種損耗降到最低,從而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的企業犯了同樣的問題如下: 一、只有總的損耗,從未測定各個過程以及各個材料的損耗。 大部分的企業對于損耗只有一個籠統的概念,既產出量-投入量就等于實際損耗量,沒有細分是收發損耗還是生產損耗,是正常損耗還是非正常損耗,甚至大部分的企業,把一些意外損失都算到損耗里面。這樣粗糙的管理模式不得不說就像盲人摸象一樣。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干了點啥。 管理上這種不作為,最后造成的結果就是降本增效壓根不知道從哪里下手。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一開始就對各種損耗有一個大致的估計數。比如材料的收發損耗以及生產損耗,將測定的各種損耗和實際生產產品的損耗做出對比,從而找到降低損耗的途徑和措施。 二、注重材料損耗,忽略了人工以及費用損耗。 材料的損耗是顯而易見的,就算粗糙的管理模式,也大概有一個損耗率。但是很多企業根本沒有人工損耗率和費用損耗率的概念(有的企業會用人工標準工資和費用率等概念)。 三、損耗物料的處理。 產品不同,損耗的物料很多時候有經濟價值,這方面的實際處理以及處理每個企業都不太相同。 點晴模切ERP更多信息:http://moqie.clicksun.cn,聯系電話:4001861886 該文章在 2024/11/13 14:29:14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