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晴模切ERP]暫估入庫怎么做賬務處理?這3種暫估入賬的情況會引發稅務風險!小心啦!
當前位置:點晴教程→點晴ERP企業管理信息系統
→『 財務管理 』
最近幾年,稅務監管越來越嚴,尤其是“暫估入賬”,已經成為企業稅務風險的重災區! 就在上個月,蘇州某公司因暫估入庫800萬元無票成本被追繳稅款120多萬,罰款61萬。 今天,必答君結合12年實戰經驗,用【5種情形賬務處理+3個真實稽查案例】,教你避開暫估雷區! 一、暫估入庫的5種情形賬務處理 暫估入庫的核心邏輯是“貨到票未到”,但不同場景下的賬務處理差異極大,稍有不慎就會踩坑! 場景1:材料采購暫估(一般納稅人) 業務背景:7月采購原材料100噸,合同不含稅價10萬元,稅率13%,貨已到但發票未到。 當月處理: 借:原材料——暫估入庫(XX材料) 100,000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XX供應商) 100,000 次月沖回(紅字分錄): 借:原材料——暫估入庫(XX材料) -100,000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XX供應商) -100,000 發票到賬后: 借:原材料——XX材料 1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3,000 貸:應付賬款——XX供應商 113,000 注意:一般納稅人暫估時不包含進項稅額,小規模納稅人需含稅價入賬。 場景2:商品已銷售暫估成本(商貿企業) 業務背景:電商企業“雙11”采購商品500件,合同價50萬元(不含稅),當月銷售完畢但未取得發票。 當月暫估成本: 借:庫存商品——暫估入庫 500,000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XX供應商) 500,000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500,000 貸:庫存商品——暫估入庫 500,000 次月未取得發票 風險提示:若次年匯算清繳前仍未取得發票,需納稅調增50萬! 場景3:固定資產暫估入賬(在建工程) 業務背景:廠房已投入使用,不含稅合同價1,000萬,竣工結算后需暫估入賬。(未開發票) 暫估處理: 借:固定資產——暫估廠房 10,000,000 貸:在建工程——暫估廠房 10,000,000 次月計提折舊(按20年直線法): 借:管理費用——折舊費 41,666.67 貸:累計折舊 41,666.67 到票后紅沖: 借:固定資產——暫估廠房 -10,000,000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XX建筑公司) -10,000,000 正常重新入賬:(結算價) 借:固定資產——廠房 11,0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990,000 貸:應付賬款——XX建筑公司 11,990,000 后續折舊:按新賬面價值重新計算,不追溯調整。 場景4:跨年暫估(匯算清繳關鍵期) 業務背景:2024年12月暫估入庫商品80萬元,已全部賣出確認成本,2025年才取得發票。 稅務處理: 若2025年5月31日前取得發票:可追溯至2024年扣除,不必做調增。 若超期未取得:需在做2024年匯算清繳時納稅調增80萬! 場景5:多供應商混合暫估(風險最高!) 業務背景:某制造企業同時從10家供應商采購,月末暫估金額混亂,導致重復沖銷或漏沖。 解決方法: 建立“暫估臺賬”,記錄供應商、暫估金額、沖銷日期。 文章福利:免費領取上市公司出入庫管理模板(含暫估臺賬登記),回復【暫估】; 二、暫估入賬引發稅務風險案例 案例1:虛構暫估成本,直接定性偷稅! 案情:某建筑公司2018年暫估建材86萬元,無合同、無流水,長期掛賬應付賬款。稅務稽查認定其為虛列成本,追繳稅款+罰款43萬元。 必答君提醒:暫估必須基于真實業務,保留合同、入庫單、物流單! 案例2:濫用暫估調節利潤,毛利率異常被查 案情:某醫療公司人為設定3%毛利率,通過暫估虛增成本1,200萬,導致多年偷稅1,300萬。 稽查突破口:毛利率長期低于行業水平,暫估金額與發票差異過大! 案例3:跨年暫估未調整,補稅+滯納金 案情:某貿易公司2023年暫估商品成本200萬元,2024年匯算清繳前未取得發票,也未納稅調增,最終補稅50萬+滯納金4萬。
2025年稅務稽查重點已明確指向“虛開虛抵、濫用暫估”。財務人務必謹記:保存證據鏈、讓企業有關責任人簽字! 閱讀原文:原文鏈接 點晴模切ERP更多信息:http://moqie.clicksun.cn,聯系電話:4001861886 該文章在 2025/2/26 12:28:46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