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晴模切ERP]中國手機廠家正在誤入歧途
當前位置:點晴教程→模切知識交流
→『 模切技術學堂 』
三星GALAXY Note2 II在 5.5英寸大屏的號召下全球熱賣,成為一朵奇葩,三星也順手給手機行業挖了個大坑。 中國手機廠商正在奮力創造"世界奇跡",先有華為Ascend Mate將屏幕擴展到6.1英寸,近日又聞,中興Nubia Z7裝備了分辨率高達2560×1440的6.3寸顯示屏,著實讓人"興奮",中國手機企業爭創世界第一的行動估計讓三星和蘋果都自嘆不如。 其實在手機屏幕方面的"創新"只是中國手機廠家的"壯舉"之一。自2012年初,在小米的帶領下,國產手機產品的處理器迅速集體性的從單核走過雙核,最后"成功"跨入四核時代,國產手機產品也從此進入了比拼產品配件的競爭環境。而與此相對應的,蘋果和三星、HTC雖然2012年下半年才進入了四核時代,但他們從來沒有把自己的處理器的核點作為賣點四處宣揚,而全球大賣的諾基亞Lumia920仍然是雙核產品,除蘋果外,這些廠家的產品中,除旗艦機型采用四核處理器外,最廣泛的中端機型仍然是雙核甚至是單核產品。 這情景與幾年前的PC環境何其相似? 2007年前后,在英特爾和AMD的競爭中,雙方CPU的主頻迅速攀升到3G左右,在工藝無法保證更高的主頻情況下,雙方又開始了在CPU核心上的競爭,桌面級CPU的核心數量也迅速從單核發展至雙核、四核,目前已達到了八核。各種測試表明,當時由于系統和應用軟件并不支持多核心多線程處理,幾家巨頭們不斷推高PC性能的結果是讓用戶買了高性能的計算機而無法發揮其效能,普通的應用只需要單核產品就已足夠,讓太多的用戶花了冤枉錢。2010年后,PC行業對性能的追逐趨于理性,近兩年CPU產品的頻率和內核數量才沒有發生大的變化,CPU廠家及PC廠家開始從追求高主頻、多核心的參數回歸到綜合性能和用戶體驗上,更多的性能并不高但適合于細分市場的個性化產品逐年增多。 今天的手機行業的情況與當年PC行業相似,在產品缺少個性和創新的情況下,各家唯一可比拼的"亮點"便成了配件的性能參數,但這些越來越高的性能參數,能帶給用戶更好的產品體驗嗎? 早在2011年,有研究表明,安卓系統架構的問題,造成了安卓系統對CPU的主頻和核心并不敏感,雖然安卓4.0版本后,安卓系統開始加強了對多核CPU的支持,但在實際應用中,安卓系統仍然無法發揮多核CPU的性能。最新測試表明,在主流的四核CPU手機上,正常應用時,CPU的性能只能發揮到20%~40%之間,更多的時候,多核CPU工作在單核狀態下。 這測試結論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許多奔著四核CPU而購機的用戶,其手機80%的時間工作在單核模式下,四核手機只是一個名詞而已。這就是許多人在使用單核CPU的手機和四核CPU的手機時,在用戶體驗上,感覺不出來多少差別的深層原因。 而對手機屏幕更大的追逐,更是一場步入歧途的鬧劇。國產手機的屏幕從2012年初的3.5英寸,經過一年時間,現在主流產品已全部集中在了4.7英寸左右,5寸以上的顯示屏也不在少數,而華為的Ascend Mate 6.1和中興Nubia Z7 6.3英寸,似乎又在把這個"軍備競賽"推向了6寸以上的戰場。 盡管三星的GALAXY Note 5.5寸的屏幕打破了當年喬布斯認為的手握最佳尺寸3.5的定律,但用過三星GALAXY Note的人應該都會有同樣的感受,5.5英寸在閱讀、看視頻等方面比4寸屏有很大的優勢,但在使用電話等基礎功能時,5.5英寸屏幕還是太大了,一是不好把握,二是單手操作沒有可能,盡管三星GALAXY Note II優化了外形,手握感有所提高,但在以正常通訊為主的使用條件下,還是太大了。 而現在的6寸以上屏幕,這種界到平板和手機之間以通訊為主的產品,讓消費者一頭霧水,在如此大的屏下,加上邊框,這手機怎么拿,又怎么用呢?放在隨身口袋里也有難度,這種以犧牲用戶體驗的個性化"創造",很難與創新掛上關系。 一方面,通過不斷爬升的CPU核心數量來吸引眼球,一方面又通過巨屏來制造噱頭,而這兩項的提升,直接的結果是你手機的電池越做越大,待機時間越來越短,而用戶體驗越來越差,國產手機在這條歧途上一路狂奔。 國際手機品牌在工業設計和用戶體驗上不斷在提高,而國產手機品牌卻在配件參數上越走越高,究其原因,是中國手機廠家在創新和提高用戶體驗的缺失,在這點上,雷軍開了個很不好的頭,也給國產手機廠家挖了個大坑。 2011年底,在明知要在諸侯林立的手機市場打開通路不太容易,雷軍推出了"未來手機會替代PC,手機的CPU、內存、存儲等將趕上和超越PC"的"雷人"理論,在中國手機行業和媒體行業向來缺乏深入研究的傳統,靠雷人觀點吸引眼球的大環境中,少有人研究這種"理論"的科學性和應用價值,一哄而起,媒體熱炒,廠家跟風,最終雷軍成功地將所有中國手機廠家拉到了"軍備競賽"的陷阱,而小米手機在這個競賽中成功勝出。 而這一趨勢正在加劇,在拚性能拚屏幕大的路上,國產手機廠商正在誤入歧途。 PC行業經過前一輪的"軍備競賽"終于回歸應用的根本,國產手機如果要有發展,也同樣重歸手機本身的功能及發展規律。 手機終歸是要讓人用的,拚性能拚屏幕,終究不是手機的根本用途。大屏幕和高性能并沒有給用戶帶來太多的便捷和上佳的用戶體驗,這種依靠"外力"很容易實現的個性化產品,也會因為沒有自身真正有價值的個性化迅速走向平庸。 我們無需舉太多的例子來說明手機應該向那個方向前進,但綜觀市場上受到用戶熱捧的機型,無一例外的并非靠這些硬件性能取勝,更多的來此于產品對用戶需求的準確把握及用戶體驗的進一步完善,蘋果如此、三星GALAXY III如此,Lumia920依然如此,而對于小眾化的產品,索尼是一個很好的樣本,其產品性能基本上屬于上代產品規格,但產品設計及制造工藝無疑是最好的,LT18i及LT26i良好的市場表現也說明這一問題。 無論是用戶體驗的提高和工藝設計的提高,都是國產手機目前最為迫切要解決的問題,而這正需要手機廠家平心靜氣的來完善自己的產品,拼性能拼屏幕很容易吸引眼球,但未來能動搖消費者的腰包,而拚完性能和屏幕后,又能怎么樣呢? 三星挖了個大坑,跳進去了中國大多的手機廠商,但爬出來,需要國產手機廠商回到手機的根本。 點晴模切ERP更多信息:http://moqie.clicksun.cn,聯系電話:4001861886 該文章在 2013/1/25 9:23:43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