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指紋識別成為標配 這家公司將一舉成名?
毫無疑問,隨著蘋果、三星等品牌紛紛高端機型中加入指紋識別功能,指紋識別接下來將成為中高端手機的標配。 因為這個原因,一貫低調的匯頂公司忽然成了當紅炸子雞。剛剛上市的魅族MX4 Pro也首次使用了匯頂的指紋解決方案。據說,所有國內的主流品牌廠商都在和他談條件,要求做下一款指紋識別解決方案的首發品牌。 這是掙扎十多年,都默默無聞甚至幾度面臨倒閉的小IC設計公司,但是今年銷售收入超過1億美金,并且朝著“10億美金俱樂部”邁進。 為何在IC公司遍地的中國,張帆領導的匯頂能成為風口上的豬?張帆的講述中,匯頂大概抓住了這個幾個重要節點: 2002年,張帆創業時,方向是固定電話的來電顯示芯片。隨著固定電話被移動通信替代,公司業務走向衰落。 2005年,公司專注開發電容觸控芯片。主要是電磁爐等小家電廠商。匯頂希望幫助步步高等品牌做大,能夠與美的分庭抗禮,但很快步步高也放棄了這部分業務。公司再次陷入困境。 2007年,iPhone問世,帶來了多點觸控概念,“我們覺得可能這是將來的方向,但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公司當時已經是處在無路可退的情況下,只能賭一把。”張帆說,所以匯頂決定戰略專注在移動終端上,全力做觸摸屏的觸控芯片。 匯頂第一顆觸控芯片問世是在09年8月,但直到2010年4月才實現規模量產。 實際上,在IC設計領域,有數十上百個方向可以選擇。在匯頂守得云開見月明的今天,還有無數的IC設計公司在重復匯頂昨天的窮途。 可見對于IC公司來說,選擇發展路徑顯然至關重要,匯頂如何選到正確路徑? 選準路徑:有很多IC的研發方向,匯頂理念是不能只做硬件的IC,那樣很容易被復制。要做硬件和軟件結合芯片,而顯然觸控是需要軟件和算法。所以在諸多的IC設計的方向選擇上,匯頂在最早堅持了觸控芯片,并且成為蘋果之外第一個做出能夠達到十點觸控的芯片。 做出優秀產品的匯頂,在品牌廠商那里依然是不名一文,張帆敲開一家品牌廠商門時,對方都以為他是個代理商,知道是國內廠商之后就直接拒之門外了。“那時候國內廠商基本還不太懂觸控技術,但又想要做好產品,對他們而言最方便的,就是選擇國外的供應商。”張帆說。 無奈之下,匯頂最終選了波導作為突破對象,“算是個比山寨品牌強一些的選擇”。匯頂為此次合作,提供了足夠多的技術支持和足夠便宜的產品。 但這樣的合作耗時耗力,并非長久之計。所以張帆決定不再直接找品牌廠商,而是找平臺,想找到聯發科。 期間因緣巧合,張帆的同事認識了聯發科投資部門的人。在聯發科到公司考察過后,雙方開始討論投資入股的問題。 抓住平臺機會:當聯發科考察是否投資時,其實同時在和臺灣的觸控公司談投資事宜,但是臺灣好的項目就價格比較高,沒有太談攏,遇到匯頂時,這家公司的管理團隊基本上沒有在價格上糾結太多。對于匯頂團隊而言,他們覺得這個機會太寶貴了。 即使這樣,聯發科的投資也有曲折。聯發科投資的規矩是投資一定要絕對控股,占比超過51%,而且在臺灣還有在考察投資同樣技術方向研發的臺灣IC公司。最后,在雙方相互協商討論后,聯發科放棄了堅持。 同樣,聯發科明確表示:即使投資,手機部門也不會優先選擇匯頂的芯片方案。但張帆覺得,只要聯發科投資,已經是匯頂最好的背書。 產品問世之后,對于一家小公司,任何質量問題都將帶來滅頂之災。所以匯頂得到投資后,也只是選擇在二三線市場,不敢做品牌廠商。 出于這種心理,張帆和聯發科商談,開始引入聯發科的質量管理體系和研發系統。“聯發科不但系統流程嚴謹,而且工作非常勤奮。有時候我們在半夜兩點討論完問題,聯發科的員工在三點鐘就會發報告出來。”因為和這樣的公司合作,張帆說自己就更不敢松懈。 很快,匯頂的出貨量就從單月5萬片激增到單月超過100萬,現在每月出貨2000萬片。以這樣的增長速度,匯頂基本沒有出現過大的質量問題,這都得益于從最早就開始的流程管理和建設。 “如果按照企業成長路徑看,匯頂可能現在相當于98年的華為。華為在98年開始引入IBM做IPD(集成產品開發)流程建設,我們也在希望在這個階段做這樣的事情,使得我們的產品開發更有效率和更有質量。”張帆說。 可能是因為多年來企業頻頻遇到的困境,使得張帆一直能夠保持著危機感。在2011年完成融資之后。張帆考慮的第一件事情是,只做觸控IC是門檻比較低的,到時候大量公司涌入之后,殺價一定很慘。 歪打誤撞,張帆決定投入資源做指紋識別研究,當時在移動終端中還沒有同類產品問世,所以匯頂當時的狀況是,即使投入資源在研究,但根本不知道朝哪個方向做,不知道如何定義和理解產品。后來聽說蘋果也在做,張帆只是有信心方向是對的。 “iPhone 5s出來后,很多IC設計公司也開始投入資源做,我們做到了提前一步。”張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不出錯,還要保證速度。” 速度第一:為了能夠保證速度,張帆對于新品研發制定了激進政策。按照正常的程序,樣品在試產時得有大概一個月的周期才能返回,然后在發現的問題基礎上再做修改,再重新投入試產。張帆把時間改到兩周。“兩周時,前面的樣品肯定還沒有回來,但我們就只改已經發現的問題,樣品回來再做調試。” 這樣的研發進程成本無疑是增加的。“和稍微增加的成本比起來,速度更重要。” 在新的產品方向上,因為不太確定技術路線,所以匯頂也選擇不同的方案并行研發。 2014年5月份,匯頂找到魅族時,黃章也沒看上眼。當時黃章在魅族論壇發帖稱魅族選擇的是國外廠商的指紋識別解決方案。 出來的產品并不能讓人滿意。原因在于,國外的指紋識別方案都是用高壓電,接觸人體會有比較強的電流。蘋果通過更復雜的技術解決了這個難題,但國內廠商卻沒有解決方案。 黃章的首選方案遇到了難題,作為PLAN B的匯頂抓住這個機會。“派出了20多人的服務團隊,住在工廠里,有什么事情隨時溝通處理。從決定用我們的方案到實現量產,只用了5個月時間,這過程中的艱苦只有做過的人才知道。” 現在的匯頂,除了已經正式投入生產的觸控芯片,指紋識別芯片,還在研發中的包括用于可穿戴設備的芯片以及手機周邊新的傳感器芯片。 并且在尋求A股上市,張帆認為上市之后的品牌效應能夠擴散到客戶合作以及人才招聘中。 該文章在 2014/11/26 14:45:07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